黑客手册2007第二季双CD合订:免杀攻防与漏洞实战解析
点击次数:61
2025-04-10 13:34:37
黑客手册2007第二季双CD合订:免杀攻防与漏洞实战解析
《黑客手册合订本2007(1)(2)季双CD》是2007年由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技术指南类图书,作者为黎昭。该书聚焦于黑客攻防技术的核心领域,尤其是免杀技术与漏洞实战,以下从内容解析、技术要点及实

黑客手册2007第二季双CD合订:免杀攻防与漏洞实战解析

《黑客手册合订本2007(1)(2)季双CD》是2007年由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技术指南类图书,作者为黎昭。该书聚焦于黑客攻防技术的核心领域,尤其是免杀技术与漏洞实战,以下从内容解析、技术要点及实际应用角度展开分析:

一、免杀攻防技术解析

1. 免杀核心方法

书中重点探讨了针对杀毒软件(AV)的免杀技术,主要包括:

  • 启发式扫描对抗:通过混淆代码逻辑或修改程序行为,绕过杀毒软件的启发式检测机制。例如,插入冗余代码或动态生成恶意载荷以减少静态特征匹配。
  • 加壳与脱壳技术:详细介绍了7种加壳方法(如UPX、ASPack等)及对应的脱壳技巧,帮助读者绕过基于特征码的检测。例如,通过修改壳的入口点或加密算法隐藏恶意代码。
  • PE结构操作:分析可执行文件(PE)的头部结构、导入表和资源表,指导如何通过修改PE字段(如重定位表)实现免杀。
  • 2. 实战工具与案例

    书中提及的免杀工具与现代技术实践(如MSFVenom、Veil-Evasion)有相似性。例如:

  • 使用编码器多次迭代(如Shikata Ga Nai)降低检测率。
  • 通过C/Python等语言编写Shellcode Loader,结合动态内存加载规避静态扫描。
  • 3. 局限性

    由于杀毒软件已普遍采用行为分析、AI模型等高级检测手段,书中传统方法(如简单加壳)可能已失效,但基础原理(如特征码定位)仍具参考价值。

    二、漏洞利用与实战

    1. 漏洞分析框架

    书中虽未明确提及具体漏洞,但其对PE结构、内存管理和系统调用的解析为漏洞利用提供了基础。例如:

  • 堆栈溢出:通过逆向分析程序结构,定位缓冲区溢出点并构造Payload。
  • 系统调用劫持:结合内核驱动开发技术(如SSDT Hook)实现权限提升或持久化。
  • 2. 攻防对抗场景

    书中技术可延伸至以下场景:

  • 后门植入:通过进程注入(远程线程、APC注入)或注册表修改实现隐蔽驻留。
  • 通信隐匿:使用非标准协议(如原始套接字、HTTP隧道)绕过防火墙检测。
  • 三、技术价值与时代意义

    1. 历史定位

    作为国内早期系统化探讨免杀技术的书籍,该书填补了当时技术空白,尤其在脱壳和PE结构领域具有开创性。

    2. 现代适应性

    尽管部分技术过时,但其方法论(如特征码定位、代码混淆)仍是红队工具开发的基础。例如,现代EDR(端点检测响应)绕过技术中仍会借鉴壳的动态加载思路。

    四、获取与参考

  • 实体书:可通过二手平台(如孔夫子旧书网)购买,价格约6.63元至45元不等,但需注意版本完整性和光盘配套。
  • 延伸学习:建议结合现代课程(如红队免杀对抗训练营)更新知识体系,涵盖Shellcode开发、内存加载等进阶技术。
  • 该书作为技术演进的见证,既展示了早期攻防技术的朴素智慧,也提醒从业者需持续迭代方法论以应对动态安全威胁。

    友情链接: